星期六, 3月 25, 2006

工作哲學

事情最原始的操作模式就是按市場需求以最即時的方法處理,直至項數增長發現人手處理會增加操作風險及出錯機會,便開始引入系統自動化,務求減低營運成本以及提升生產效益。當大方向朝著組件化及標準化的原則進行開發時,往往又會忽略整體考慮,最終發現計劃難以延伸,或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,可能需要另起爐灶,導致出現重複及浪費。但問題的根本又不限於此,其他因素如需求、供應容量、團隊技術,以及其他不能控制的宏觀條件等,都會影響當時的決策。另外,針對資源限制及項目的優先排序,關於流程優化的項目往往列於隊末,可以系統化的時機一旦過去,追回的修改亦不能發揮應有的效益。當結算時發現個別細目未有發揮預期的功效,最終歸咎又會走回策劃源頭,整個程序走了一圈,事件以匯報了結,並列為案例,而有關情況短期內只可以維持現狀。處理原來問題的同時出現轉化,可能引發更多問題,亦可能是意料之外的考慮,就同樣的架構,由工作套入生活,都是同一道理。

(8個月的工作感想)

0 Comments:

發佈留言

<< Home